淘网taowang.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1|回复: 0

颜明:开启中国拍卖行业第一人

[复制链接]

115

主题

166

帖子

82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29
发表于 2023-12-18 15: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颜明,可以说是最懂中国书画市场的人,尤其是他喜欢的古代书画。而且他还是最熟悉中国内陆拍卖行业发展的人,因为早在1990年他便提议当时国有的上海虹口拍卖行,在该公司的民品拍卖里面策划一个书画拍卖品类,这就是中国「艺术品拍卖」的起源,也就是在拍卖海关、法院的罚没物资项目放一部分的书画,而这个书画项目便是由他来负责。所以说颜明是「中国拍卖行业开启的第一人」一点也不为过。

1993年上海朵云轩成立全国第一家专门从事艺术品拍卖的公司后,颜明便逐渐淡出拍卖行里的工作,成为一位专业的古代书画研究者和收藏家。从颜明开启中国书画艺术品拍卖的先行先试实践中,亦可窥见上海这座城市中的包容、创新及勇立潮头的海派精神。颜明为自己的堂号取名「澄远楼」,有澄怀高远之志,此堂号更是其此生书画收藏之路的最佳见证。

从90年代中国艺术市场兴起所带动的内陆拍卖行业的蓬勃发展,无疑的颜明都是第一线的参与者与见证者。本期「宋元画画」专辑,我们按照往例邀请对古代书画鉴藏甚为熟悉的颜明先生作为本专辑作客佳宾,请他分享近30年在中国古代书画收藏雅闻趣事及对收藏圈的往事回顾。

本篇专访章节分:「谈自述」、「谈拍卖」、「谈鉴藏」三个内容段落呈现,其中「谈拍卖」回顾了90年代中国内陆拍卖初级阶段的开始,尤其是他参与甚至熟悉的上海早期拍卖行的往事。当然,往事不仅仅是用来回忆,我们更想透过跟颜明先生专访,让新一代对中国拍卖市场及古代书画有兴趣的爱好者,对前辈们走过的来时路的不易与珍惜。以下便是颜明先生的访谈内容。

谈自述

CANS艺术新闻:您是从何时开始喜欢中国古代书画并进而收藏的?

颜明:我从小就想做个画家,但眼高手低,没能坚持下去。大概上世纪90年代初吧,我就对中国书画收藏感到兴趣。一开始收藏当代中青年书画家的作品,如李燕、龚继先等,慢慢的才由当代开始转入近现代的收藏,再转入古代书画的收藏,就是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


97年颜明在工美拍卖的工作照

CANS艺术新闻:能否分享您的第一件古代书画收藏?至今您有多少古书画藏品?对您而言,收藏书画最大的乐趣是什么?

颜明:我收藏的第一件藏品是明代张瑞图的一张绫本书法,1994年私下以1.5万人民币买的,至今还保存着。至于我的中国古代书画收藏约在四五百件左右。

我认为收藏书画最重要的标准是「真、精、新」,我比较看重能体现文人情怀的作品,因此更偏向文人书画收藏。我收藏的古代书画以江南书画家作品为主,尤其喜欢吴门画派、娄东画派的作品,这些派别承接元四家的文人画传统,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画的主流。

收藏书画,实际上就相当于和古人交流,欣赏作品、研究作品,发掘作品背后的人和事,走进古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这就是一个值得享受的过程,我感受到收藏给我带来的快乐,养心怡性就是最大的收获。这种愉悦和收获,是不做收藏的人难以体会到的,也是不研究、探索书画的人体会不到的。


左起:曹可凡、项志峰、颜明、林百里、邱凤玉

CANS艺术新闻:在收藏过程中有没有您特别难忘的作品?

颜明:其实我收藏的不少东西都是比较难忘,其中有一幅画让我深有感慨,真是「画随有缘人」。在2002年,市场上有一件宋画出现,画的很精彩,但当时我与之失之交臂。后来我念念不忘,锲而不舍地关注着这件作品。直到2010年,过了整整8年,终于被我收入囊中,如愿以偿,大快人心。这幅画左下角有明清人添的宋人伪款,实在是画蛇添足,所以后来我把这个款去掉,以还原历史本真。另外我还特意请了擅长小楷的廉亮先生为这件作品题写签条,他的小楷上海第一,十分精妙,具有魏晋古意,非常适合写签条。想到这件事,大概就是所谓的「命里有时终需有」吧!该是你的还是你的。


台北清翫雅集第十三届理事长交接典礼

CANS艺术新闻:能分享几个您收藏成功的案例吗?就古代书画收藏而言,出版和著录是不是很重要?

颜明:2002年,我在上海古籍书店买下了整套《美术生活》,对其中1935年刊登的张大千〈天女散花图〉印象深刻。2006年,这件作品出现在中国嘉德拍卖,我看到后非常惊喜,对此图志在必得,最后以236.5万人民币拍得。2010年,在好友北京保利拍卖执行董事赵旭的再三邀请下,为了支持保利,我忍痛割爱,将这件作品释出上拍,最终成交价连佣金高达7448万人民币。

2004年,上海工美拍卖出现了一件八大山人款的〈桐荫书屋图〉,由于作品尺幅小,构图简单,当时很多人认为是伪品;但我觉得此图虽小,但用笔苍润凝练,无论构图、笔墨与意境皆精妙非常,应是朱耷真迹,于是下决心竞购此图;购得此图后,我继续研究,据图中「大千居士」的印章,发现此图是张大千旧藏《山水花鸟并书册》中的一开,其余诸开藏于德国波恩东亚美术馆以及美国、日本各地,而且有多达30种的八大山人书画集中都著录和出版有这开图页,可谓是一件流传有绪、著录详实的精品。

我最早收藏的一些成功和收获,就得益于对著录和出版的探索。1997年我买到一件郑板桥的〈兰竹石〉,我认为是真迹无疑。后来我到上海古籍书店买书,无意中看到了《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翻阅后发现这件郑板桥赫然在目,顿时感到非常惊喜和激动。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是由全国顶级权威鉴定家组成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在全国范围内对公私收藏进行鉴定最后编纂的图录,因此在收藏、鉴定届极具参考价值。这是我第一次查到书画的出版,从此我开始注重对书画资料、出版、著录的搜寻和探究。

我买了大量的文献著录、民国出版物和相关书籍,潜心学习,由此书画鉴赏水平日益提高随之也得到了很多惊喜的收获。出版和著录虽然重要,但是书画的真伪才是最重要的,鉴定书画不能只以出版和著录为依据,主要还是看作品本身的艺术性够不够,这才是关键。艺术性够的情况下,再对出版、著录这些旁证进行一些补充,那是锦上添花;如果一件作品的艺术性完全不够,是伪作,避开这个去谈它的著录、出版,或前人专家如何认为是真迹,那都是毫无意义的。


90年代颜明在工美拍卖现场

CANS艺术新闻:2006年您应邀在扬州博物馆举办明清书画集粹──海上澄远楼收藏展,能谈谈那次展览的内容及对您收藏生涯的影响吗?

颜明:对,当时是我的好朋友,扬州博物馆的馆长顾风先生邀请我做的这个展览。我遴选自己的书画藏品参展,基本都是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家,比如吴门画派、松江画派,还有清代的四王、金陵八家、扬州画派以及海派的作品。中国美术史半部都是江南书画史,对江南的尤其是明清的江南书画史的发展进行一个梳理,也是对我个人收藏的一次梳理和跨出下一步的出发点。

展览的目的是希望让大家能够对中国的美术史,14至20世纪的江南书画史有更深的了解,从而促使大家能够热爱我们璀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个展览被誉为「扬州博物馆建馆以来质量最高的一次古代书画展览」。通过这个展览,我对自己收藏和理念和价值观更加明确和自信,认识到收藏家应该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要更多地为社会和民众担当责任。

颜明和廉亮合影

CANS艺术新闻:后来您又做了哪些展览?

颜明:2012年我联系上海藏家刘益谦和应明在扬州博物馆举办海上生明月──宋元明清书画精品展,展出了36件宋元明清部分名家的代表作,在收藏界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2013年,我再度邀请上海藏家到扬州博物馆办展,我与卢慧、颜玉歧从各自藏品中遴选共130余件(套)古代书画精品,举办江左风流──宋、元、明、清、近现代书画精品展。展品时间跨度近千年,涵盖浙派、吴门画派、娄东画派、虞山画派以及常州、扬州、上海等地古代及近现代画家的作品。展览以「江左风流」作为切入点,展示了江南地区书画艺术代有传承的发展脉络。

左起:马德光、邓仕勋、颜明


谈拍卖

CANS艺术新闻:据了解,您还曾经做过拍卖,自己负责书画业务,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从事艺术品拍卖的人,那是什么时候的事?

颜明:90年代初中国内陆还没有纯粹的艺术品拍卖公司,最早的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是1993年才成立的。1990年,我提议当时国有的上海虹口拍卖行,在它的民品拍卖里面策划一个书画拍卖品类,就是「艺术品拍卖」,也就是在拍卖海关、法院的罚没物资里面放了一部分的书画,大概50、60件或者100件,当时这个书画部分便是由我来负责。

拍卖的作品古代和近现代书画都有,基本都是民间公开征集而来的。拍卖时间不定期,几乎一个月一次;当时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图录,就只是目录,作品全在虹口教育学院的礼堂展出,和现在一样,展览两三天,拍品都挂起来展示,但是条件很简陋。很多人都到过我这里买过东西,这些人后来也一直活跃在拍卖界。当时的艺术品拍卖,除了虹口拍卖行外,还有东华拍卖行,几乎是同时做艺术品拍卖。东华拍卖行现在已经没有了,虹口拍卖也早已更改了名字。

左起:李连才、颜明、陆镜清、陈郁、廖湘桂、尚灏、赵旭、曹向东

CANS艺术新闻:在那段内陆拍卖兴起的初级阶段,有什么记忆深刻的回忆可以跟大家分享?

颜明:我记得91年杨浦区有人送拍过一张明代陆治的绢本山水,当时放在一个细长条的铁桶里面的,这个铁桶他们一直没有打开过,画闷坏了,都有些发脆了。大概4000人民币落槌成交的,在当时算是不错的价格了,是大德堂赵凯华先生带来的朋友买的,当时赵凯华还在东京荣丰斋工作。到96年,这件作品在朵云轩上拍,估价28到34万。还有李振伟先生,也是行业前辈,90、91年他常到我组织的书画拍卖会买东西,拍下后就随即转手卖给台湾客人了,但其实赚得不多。倘若当时好东西不卖,而是留到现在,肯定是价值倍增的。所以收藏还需要有耐心,要留得住好东西,之后的回报肯定是当时无法想象的。

我做拍卖工作一直坚持到1993年,朵云轩成立,后来我就慢慢的淡了出来。我做拍卖意识很早,但不成规模,小打小闹。1993年上海朵云轩成立,是全国第一家专门从事艺术品拍卖的公司;第二家是1994年成立的北京嘉德,然后还有1995年的北京瀚海。我记得1993年朵云轩在上海希尔顿举行的首拍时,进场看预展的人居然还要收门票,20块钱,图录也都是要花钱买的,当时朵云轩的工作人员感觉好的不得了!趾高气扬;同时当年朵云轩拍卖,即使没有成交,也要付10%佣金,说明当时内陆拍卖还处于学习兴起的过程,这就是上海朵云轩拍卖成立初期的市场环境;后来不仅上海、北京,全国拍卖公司的成立就像雨后春笋般地出来了。

左起:颜明、赵玉吉、杨丹霞、张永铁、秦大树

CANS艺术新闻:初期阶段的上海拍卖市场,有哪些让您难忘的人事物吗?

颜明:对于人,我比较难忘的是余存党先生,余先生在早期上海拍卖界无人不知,对初级阶段的上海及中国内陆拍卖贡献良多,堪称早期中国内陆拍卖行业的一代枭雄,如今虽然他早已淡出了拍卖界,但我依旧对他比较敬佩。尤其早期很多重量级的东西都是从他那里拍出来的,比如后来被北京匡时拍卖了近3000万的陆远〈岁朝喜庆图〉(《石渠宝笈》著录),1997、1998年在余存党那里成交价是6万;还有一件任伯年的〈华祝三多图〉,1999年200万已经是天价了,后来在西泠拍了一亿多人民币,破了任伯年的世界纪录。

在91年左右我做拍卖的时候,余存党还常来我这里买东西,92年他接手了德康拍卖,专门拍卖艺术品,越做越大,还在南京西路的上海美术馆租用了办公室;后来德康拍卖又改名为上海新世纪拍卖有限公司。他别出心裁地搞社区服务部,在那些有历史文化底蕴的社区里跟居委会合作,走街串巷,设摊点进行公开征集,等于是扫荡一样,加速了艺术品的换手,当时很多东西都因此流到了海外,被港台人士买去,因为当时港台人士相对内陆的人还是比较有实力。所以说,余存党的公司是朵云轩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当时上海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拍卖公司,比如王薇女士在1996年承包的城隍庙拍卖;我在1996年底1997年初加盟上海工美拍卖,和廉亮先生成为合作伙伴。当年办公地点是在老凤祥银楼,上海拍卖行的书画部也在老凤祥银楼。但当时市场各方面不像现在这么红火,经营面很窄、很困难,而幸运的是我加盟后的工美首拍,在当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年在上海工美跟廉亮先生合作的时候,有一个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1998年6月18日,是工美春拍,封面吴湖帆的〈峒关蒲雪图〉,被香港行家朱经纶为东南亚买家拍下,落锤125万人民币,现在虽然觉得很便宜,但在当时可是个天文数字!廉亮先生在现场看到落槌价时,激动得当场血压飙升,我们马上把他扶到海伦宾馆电梯边的三人沙发上躺下。这真正是让人又「惊」又「喜」啊!

还有我最早搞拍卖的时候,就认识的中国纺织大学(现东华大学)的包新铭教授,现在也是我的老朋友,他是成扇的收藏大家,我对他很敬重。我们第一次见面就是1991年在虹口教育学院,画家何曦陪他来看预展,我向他推荐了潘志云〈红袖添香图〉成扇,他买下了,这是他的第一件藏品。我还建议他买扇骨,因为那时名家所制的扇骨才一两百元一把,他后来陆续买了几千把,现在堪称是中国扇骨第一了。

余存党在上海德康主持拍卖会

CANS艺术新闻:后来上海及内陆拍卖市场是怎么发展的?

颜明:其实上海的拍卖还是比较弱的。北京1995年成立了瀚海拍卖,在秦公先生的带领下做的是风风火火很辉煌,因为他们有强大的库存,且有文物公司作为后盾。后来瀚海在秦公逝世后,北京拍卖圈子有如三国演义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瀚海一尊的地位,逐渐让位于嘉德、保利和后来成立的匡时,这三个拍卖公司在北京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而且嘉德和保利应该算是近几年艺术品市场的引领者。

嘉德在97、98年开始把书画分类拍卖,分为近现代和古代,还为海内外著名藏家举办专场或系列专题拍卖,都取得较大成功。尤其是2005年,赵旭先生作为保利拍卖的创始人,促进了保利的极大发展。2007年保利开始做「夜场」,引入「精品场」拍卖的概念,大获成功。而从2008年开始,赵旭开始陆续推动尤伦斯男爵藏品拍卖的项目,这是中国古代书画一次巨大的腾飞,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和高潮,从此保利拍卖开始引领中国艺术品市场,促成了中国书画亿元时代来临。在艺术品交易中,新理念、新版块被不断推出。从2010年以后,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成熟了,产业链也逐渐成熟了。

2005年12月28日在颜明召集组织下,邀请台湾林百里及中国内陆藏家群,在上海王宝和大酒店举办了「海峡两岸著名收藏家们座谈会」。

左起:颜明、项志峰、刘太乃、黄学星、林百里、汪健、邱凤玉、董国强、王政松。

CANS艺术新闻:可以谈谈中国内陆拍卖行业发展为何会北重南轻吗?其根本原因究竟为何?

颜明:明清以来,北京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三重中心是不容置否的,除此更是艺术品鉴藏的交易核心,是其他地方难以撼动的。虽然晚清民国以来,上海经济繁荣,全国的文化精英也大量汇聚到这里,十分辉煌,但建国后北京作为首都,人文荟萃,他的中心地位更加凸显,独一无二。

毕竟北京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平台,较早成立的几个拍卖公司在北京都有着强力的依靠和支撑,吸纳了雄厚的资源。其实南方也不乏大买家和大卖家,但交易拍卖的事自然而然地都汇聚集到了北京,所以就形成了北重南轻的局面。不过南方也有一些独具特色的拍卖行,只是总体实力不如北京而已。

在南方,杭州西泠拍卖的异军突起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江南一霸,而总经理陆镜清更是西泠拍卖崛起的风云人物,个人有很大的人格魅力,也非常有能力和才华,他带领西泠走出具有特色多元化的拍卖之路,把专场做精做细,着力挖掘艺术品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艺术品内在价值深度挖掘。这个模式在南方得到了收藏家支持,并得到全国市场的认同。

颜明、陆镜清合影

CANS艺术新闻:最近朋友圈都没有西泠拍卖陆总的消息,是不是陆总遇到了什么样的麻烦?

颜明:陆总现在什么情况我不清楚,众说纷纭。有人说陆镜清的成功是靠西泠,但我不这么认为。他是西泠拍卖的创始人,当初他与西泠印社各拿一半股份创建拍卖公司,西泠印社的确在印学界影响巨大,是块金字招牌,但西泠本身是没有任何拍卖资源的,不像朵云轩、荣宝斋和瀚海那样有库存可以提供拍卖,而是全凭陆总几十年的人脉,到处奔波,一步步从无到有、做大做强。

可以说,没有陆镜清,就不可能有今天西泠拍卖的规模,而没有他的西泠拍卖,或许会一蹶不振,甚至走向衰败,时间能证明一切。而且他是一位非常有情怀的拍卖从业者,一位爱国的民营企业家。我虽然人微言轻,但我想代表整个行业发声,说一句公道话、良心话,对于这样一位有才华、有能力的民营企业家,应该要爱护和包容,还是应该多想想他呕心沥血做出的贡献,中拍协也应该关心一下他。我们都希望陆镜清先生能平安回归西泠,再创辉煌!

2016年大观古书画研究院成立嘉宾合影

中间:钟银兰。前排(左起):1 张申,2 徐世平,3 高剑敏,4 张瑾,5 黄韵芝,6 杨丹霞,7 鲁力,8 颜明,9 单国霖,10 朱万章,11 黄伟利。

后排(左起):1 孙同,2 高远,3 顾风,4 苏坤,5 包铭新,6 王亦旻,7 凌利中,8 戴卓斌

CANS艺术新闻:我们来谈谈您所专精的古代书画市场吧!您对这些年古代书画市场的变动有何看法?

颜明:古代书画的价格一直不高,2000年前后,《石渠宝笈》著录,也就是清宫旧藏的书画,才几十万左右。1996年我拍卖经手了一件张若霭的〈折枝花卉〉,乾隆御题,是上海的第一张《石渠宝笈》,当时拍了20多万人民币,已经是意想不到的高价了。后来经过像嘉德、瀚海这些拍卖公司的策划和宣传,大家开始慢慢了解古书画的价值和魅力,价格才开始涨了起来。

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是保利推出的尤伦斯男爵藏古代书画,在08年09年不断刷新中国古代书画的世界纪录。近年来,经过出版、著录的古代书画价格一般都要好一些,但古代的真迹、精品实在是太少了,一经出现,往往也是高价,但跟近现代相比,古书画价格还是很稳健的。

总体来看,古代书画的价值是被低估的,而古书画的市场前景必定会越来越好,永远是向上发展的。因为大部分好东西都在博物馆里,流传在市场上的非常有限,资源非常稀缺,而古代书画又真正代表中国艺术的精髓,所以方兴未艾,前途不可限量。一旦有真正的精品现身,必定会再创新高。

很遗憾,对古书画拍卖有推动作用的北京匡时,在出现人事重大变动后已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上海朵云轩在朱旗先生的领导的下,秋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广州的华艺国际今年进军北京,获得了骄人的成绩,现在已经稳居全国拍卖前三强了。而南方拍卖的领头羊──西泠拍卖则可能正在面临着重重困难,特别是对于西泠的总经理陆镜清先生,我感到十分担忧和不安,我们都希望西泠拍卖在陆镜清的带领下继续创造辉煌。毕竟拍卖行最大成功来自于「人才」,一旦「人才」有所异动,都将牵引所属拍卖公司甚至整个行业及市场的兴衰。

左起:张维平、颜明、李秋波

谈鉴藏

CANS艺术新闻:在您大半生的收藏生涯里,您觉得权威的书画鉴定家有哪些?

颜明:近现代以来,中国书画鉴定的奠基人是吴湖帆先生,在2016年上海博物馆举办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的研讨会上,由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凌利中先生提出来的学术定位,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认可。当代最著名的书画鉴定家徐邦达先生,著作等身,实践经验和学术成果都很丰厚,但实际上他完全是受吴湖帆影响的,许多鉴定思想和结论成果都直接继承自吴湖帆。

此外还有旅美华人大收藏家王季迁,也是吴湖帆的学生,以及受吴湖帆影响的张珩、沉剑知。还有「书画鉴定小组」中的启功、谢稚柳、刘九庵等先生,但他们都已谢世了。

当今书画鉴定界,有钟银兰、傅熹年、杨臣彬这样的老前辈,而中青年一代里,鲁力、杨丹霞、凌利中几位专家的鉴定水平是最高的,有真知灼见。然而一些学院派、理论派的专家,可能理论研究做得很好,但是目鉴能力不一定行。当今社会上有些经过精心包装的「伪专家」,这个需要警惕。

颜明2016年在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观赏仇英〈募驴图〉

CANS艺术新闻:徐邦达来自于吴湖帆?有什么依据吗?

颜明:吴湖帆除了留下《吴湖帆文稿》以外,还着有《烛奸录》、《目击编》等手稿笔记。而当年他去故宫鉴定书画的时候,徐邦达是作为他的助理跟去的,《吴湖帆文稿》里有记载:「(徐邦达)借于故宫审查稿细阅」,徐邦达是多次借了吴湖帆的鉴定笔记去详细看过的。所以后来徐邦达的很多鉴定意见和成果都继承了吴湖帆。

比如范宽〈溪山行旅图〉,徐邦达在《古书画伪讹考辨》中就说有董其昌题的是真迹,而裱边有王时敏、宋骏业题的是清人伪作,实际上吴湖帆当年在故宫鉴定书画时就已经提出来了。特别是对王翚,他摹仿宋元画能乱真,吴湖帆鉴定的时候就认为故宫的很多宋元画比如江参、高克恭、曹知白就是王翚临摹的,而徐邦达后来也借用了这些观点。

吴湖帆鉴定(左图)有董其昌题,是范宽真迹;(右图)有王时敏题,吴湖帆认为是王翚摹本

本图有南宋江参款,吴湖帆鉴定为王翚摹本

还有《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清故宫旧藏书画录》里徐邦达所认为的「某某代笔」、「伪作」,大多也是来自于吴湖帆的意见。像有一件赵孟俯、倪瓒的〈兰竹图合装卷〉,《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徐邦达的观点是赵孟俯画是旧仿,倪瓒是真迹,实际上1933年吴湖帆就讲过了,他说:「赵松雪〈兰花〉,倪云林〈竹子〉合卷,赵伪倪真」,这个记载在他的《吴湖帆文稿》中,说的就是这件。

赵孟俯、倪瓒的〈兰竹图合装卷〉吴湖帆在1933年鉴定为赵伪倪真

另外一个很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我们知道有一真一假,真的是〈无用师卷〉和吴湖帆收藏的〈剩山图〉,假的是乾隆皇帝信以为真的〈子明卷〉,在吴湖帆去故宫鉴定之前,从来没有人说过〈子明卷〉是伪作,〈无用师卷〉是真迹,而吴湖帆当时就鉴别出来了,并在1944年专门写了论文来论述。而徐邦达后来写文章讨论〈富春山居图〉,也是延续了吴的观点。

本图有元曹知白款,吴湖帆鉴定为王翚摹本

CANS艺术新闻:台湾鉴定家傅申先生前几年出版了一部《书画鉴定与艺术史十二讲》,里面就专门谈到了他鉴定〈富春山居图〉,感觉是他一槌定音似的。

颜明:不是的,吴湖帆才是最早确定〈富春山居图〉真伪的人,因为〈剩山图〉当时就是他的收藏,而他文章已经讲得都非常详细了。实话说,傅申的一些观点也来自吴湖帆,比如他认为台北故宫有一件黄公望款〈雨岩仙观图〉是明代谢时臣画的,事实上吴湖帆早就在文稿里谈到过了,说谢时臣会伪作黄公望画,所以你看吴湖帆有先见之明的,当年在故宫看画他就鉴定出来了。

台北故宫收藏的黄公望款〈雨岩仙观图〉,实际是谢时臣伪作

CANS艺术新闻:吴湖帆拥有哪些独特的境遇,使他成为如此著名的书画鉴定家?

颜明:首先他毕竟是名门之后,早年继承了部分家传藏品,以及他夫人继承自潘家的收藏,二人到上海后又陆续购买了不少古书画。而对一个鉴定家来说,最重要的是开阔眼界,能看到大量名作真迹、练就眼力,吴湖帆当时在上海就有这个条件。自上海通商开埠成为江南的商业文化中心后,大批鉴藏家聚集在这里,比如张珩、庞莱臣、吴湖帆、蒋祖诒等等,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鉴藏圈子,是当时书画聚散重镇。

而当时在上海流转的书画,比如张珩、张大千、叶恭绰、蒋祖诒、王伯元、庞莱臣等大收藏家的藏品,吴湖帆都看过。还有更重要的一个经历,就是1934年吴湖帆受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的邀请,受聘为专门审查委员会委员,主要任务就是审阅故宫所藏唐、五代、宋元明清书画,以挑选展品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

1937年他又两次到南京库房,为全国美展审查展品。可以说,现今分藏北京、台北的两岸故宫的书画,基本吴湖帆都鉴定研究过。可以说,他所鉴赏的古书画作品之多,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今天都不可能有这样的条件,毕竟这些作品都已经分散在世界各地了,不可能再像他当时那样集中起来了。

颜明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库房观赏屈鼎〈夏山图〉

CANS艺术新闻:吴湖帆的鉴定方法表现在哪些方面?

颜明:首先,他对于名家收藏,或者是前人的鉴定意见是不会盲目相信的,比如他审查故宫书画就说「故宫旧藏真伪杂陈」,这是史无前例的第一位大胆说出清宫旧藏有假画的人。还有我们知道梁清标的收藏都是名品巨迹,现在在一些博物馆里是镇馆之宝了,但梁清标也会看走眼啊,所以吴湖帆说过「虽有棠村(梁清标)印无用也」 ,就是说梁清标收藏的东西不一定全是真迹,应该自己鉴别。包括他对于同代友人,乃至于他祖父吴大澂的鉴定意见,有时候都因客观事实直言不讳,这是相当不容易的。

他的方法,我们说体现出传统画学理念和鉴定考证与近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相兼融的趋势。第一是他会对书画家不同时期的风格特点进行梳理,这就比较科学,书画家早期晚期的风格特点是不同的,要鉴定就得分期,像王翚吴湖帆就把他分成五期,研究得非常细,而且他还很擅长总结书画家的个人风格和特点,这样既能领悟共性,也能区别个性,他对清六家就有很清楚的剖析。

另外他还善于旁征博引、见微知著,比如对印章、纸张、用笔、墨色、颜料他都有很多独到研究的心得,像他说董其昌喜欢用高丽纸,通常用这种纸的董其昌一般都是精品。

还有他对于一些代笔情况的披露,比如文征明、董其昌、王时敏、恽寿平,都有弟子学生代笔,吴湖帆研究的很透,他把代笔人的名字都一一列举出来了,而今天的很多研究者、鉴定家就可以顺着他说的这些线索去进行研究。

颜明和包铭新、苏坤在法兰克福应用美术博物馆

CANS艺术新闻:您觉得书画鉴定具体有什么方法吗?

颜明:鉴定书画要以笔墨特点和艺术水准为主,此外需要从多个角度切入。一般来说,可以先看作品的时代气息,判断是否到代,如果对书画家的个人风格非常熟悉的话,凭借个人风格特点是否符合就可以鉴定书画,毕竟个人风格和笔墨特点是鉴定书画最主要的依据。其他需要切入的角度,实际上是鉴定书画的辅助依据,比如款识、题跋、印章、印泥、颜料、材质(纸张、绢素)、装裱等等,都会在鉴定时有很大帮助。当然还需要掌握大量的文史知识,具备一定的考证功夫。

颜明与邓仕勋于〈溪岸图〉前留影

CANS艺术新闻:对于现今的古代书画鉴定界的生态环境,您有什么样的观察和思考?

颜明:书画鉴定需要有真知灼见,但因为会受到人情、利益各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很多时候会出现错误的或者不正常的结论。这导致很多鉴定者只敢说真,不敢说假。还有就是书画有真假,专家也有真假,这有各种不同的情况。

比如吴湖帆,我们看他题跋的一些所谓的真迹,实际上是有问题的。其实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师友请你在书画上题跋,你不可能说这件作品是伪作吧?所以书画上的题跋,只有题说是真的,没有题说是假的。这些鉴定家是真看不懂吗?不是。

举个例子,吴湖帆题一件董其昌款的〈仿巨然山水〉长卷是「董文敏画第一大观」,实际上这幅画跟董其昌根本没关系,而是「四王」中王鉴的画法。但吴湖帆在自己的《论画手稿》中,就明确说了这幅画是「王元照(王鉴)代作」,而非董其昌真迹,那为什么给人题跋说是董其昌「真迹」呢?因为这幅画是当时上海滩大资本家、「巨富」王伯元的收藏,他请吴湖帆题跋,吴湖帆肯定碍于人情,不能说假,无奈题真。

吴湖帆鉴定董其昌款〈仿巨然山水〉

其实「王鉴代笔」的结论值得商榷,画应该是王鉴临摹董其昌笔意而作,却被好事者割去王鉴款识,加上了董其昌伪印。这幅画后来是尤伦斯旧藏,现藏苏宁艺术馆,虽然不是董其昌,但确实是王鉴的一件极精之作。顺便提一下,徐邦达当年去尤伦斯夫妇家看到这幅画时,也说这件东西是王鉴代笔,可见徐邦达这个观点还是来自吴湖帆。

吴湖帆鉴定董其昌款〈仿巨然山水〉长卷,并题为「董文敏画第一大观」,但在自己手稿中他认为,这是王鉴代笔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鉴定水平名不副实的。像我们普遍认为「中国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是最权威的,里面个别专家虽然是著名学者、美术史论家、著作等身,但他们是不具备目鉴能力的。甚至连书协领导也进入了这个委员会,我不太能理解。

有些专家如傅熹年、钟银兰等老前辈,老而弥坚,鉴定水平依然非常高。但市场上有的老前辈,曾经手无数名作,年过八十后却变成「全真教」,认为什么都是真的。也有博物馆的专家,本身眼光挺好的,年龄上来了,竟然把博物馆一些没有争议的真迹名作说成是伪作。他们是什么原因,我们也不好妄自揣度。

现在还有所谓的「职业美术赞美家」,他们顶着艺术院校教授、博导及鉴定家的头衔,眼里没有假的,只有真的,只要拍卖行让他们写,他们就写。只要实现艺术品价格利益的最大化,他们不惜误导学术和舆论,但追根到底,还是误导了买家。

另外,最恶劣是「国宝帮」,他们纯粹是为了生意,欺世盗名、以谋其利。现在的「国宝帮」经过很高端、很精心的「自我包装」,目的就是抢夺鉴定的话语权,以推销自己和自己身后的「国宝」,从而谋取暴利。说是「宋元名迹」、「明清大家」,实际上都是大有问题的伪作。这个我们需要警惕!

我还有一个感慨。这些年的信息、交通很发达,很多博物馆也竞相「露家底」,好展览越来越多,像故宫、上博之类的大馆,展览很好,东西也很好,大家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多,所掌握的咨询更丰富,审美水平也随之提高。特别是一些80后、90后的年轻人,他们有好的条件,审美、鉴定的水平也超过了我们很多人的想像。他们会自己甄别谁是真正的专家,不会轻易听信一些有很多高大上头衔──所谓「权威专家」「教授」和「老资格」的意见,而是会自己进行探究,是看得懂东西,分得清真伪专家,最终能搞明白的。所以后生可畏,今后的古代书画收藏和鉴定,更是值得期待的!

颜明和佛利尔美术馆书画部主任安明远在弗利尔美术馆库房观画

雷德侯与颜明

CANS艺术新闻:您提到了国宝帮,曾经看您上过上海电视台的直播新闻,当时是对邱季端捐赠陶瓷事件的报道,访谈中您言辞很犀利,请简单与我们分享?

颜明:对,这是2016年,邱季端要把6000件陶瓷藏品捐赠给北京师范大学,并且还要在北师大成立邱季端陶瓷博物馆和研究院,引起舆论一片哗然。上海电视台请了业内资深专家进行访谈,但专家怕得罪人,临时变卦,就把我请过去。我对瓷器没有很深入的研究,但瓷器的基本鉴定常识还是有的,所谓六千件官窑精品,实在是太离谱了,照片上那些要捐赠的瓷器,从器型、颜色、画工方面来看,都是一眼假的东西。

目前陶瓷、器物类国宝帮的势力非常大,分两种:一种是明知假,将价值低廉的新仿品说成是国宝,另一种就是真的当国宝,邱季端就是真的把这些东西当国宝,虽然没花真的价钱,但是看真的,自认为捡到漏了,非常倔强,实际上也是个值得同情的受害者。陶瓷收藏确实是重灾区,这些国宝帮人多势众,有整套班子,有高大上的头衔,还有什么高科技检测的证书等等,你说他是国宝帮,他会跟你打官司,告你诋毁、诽谤名誉,让人哭笑不得。

CANS艺术新闻:您刚才提到书画也有国宝帮,书画国宝帮是什么样的呢?

颜明:相比于瓷器杂项,书画的国宝帮更高端、更隐蔽,更容易蒙骗人。他们明知道手里东西是假的,是明清的「老充头」,甚至是很低劣的临仿品,但还理直气壮地说是真的,简直是巧舌如簧、大奸似忠,他们不仅能说会道,还会写,出书、出画集。

另外他们也为自己弄一些高大上的抬头,直接去大学里上课、开讲座,办收费的「高级鉴定培训班」,实际上就是为了向企业家学员宣传和推销手里的「老充头国宝」,以牟取暴利;甚至有个别文博系统退休的「老专家」,本身没什么学术成就,更没有目鉴能力,但凭借「老资格」,去为国宝帮「站台背书」,与他们同流合污,这实在是让人失望、痛心。

2016年颜明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谈邱季端捐赠陶瓷事件

CANS艺术新闻:西方培养的一些书画研究学者和专家的鉴定可靠吗?

颜明:国内一些大专院校、主流媒体,对海外及外国培养的专家的盲目崇拜,这令人匪夷所思。我们不否认外国专家在西方世界大力推广中国文化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借鉴参考。但我们也要有清醒的认识,毕竟外国专家对中国书画可能缺乏目鉴能力,真正的话语权还是在中国。如同鉴定〈蒙娜丽莎〉等西方艺术,你不可能来中国找权威一样。不能盲目崇洋媚外,好坏不分,误导国内院校的学生。要做到文化自信,确实任重道远。

2006年扬州市长王燕文观看颜明在扬博的收藏展

CANS艺术新闻:那拍卖界有专家吗?

颜明:有专家。但我首先要声明,藏家买东西应该自己拿主意,要提高自己的审美和鉴赏水平,不能完全听信拍卖行专家的意见。个人觉得目前拍卖行里像永乐拍卖的尚颢,他的古书画目鉴能力是最好的,眼光好、路子正,但略微偏紧。

颜明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库房观看宋人〈捣练图〉

CANS艺术新闻:您是国内第一个提出建议希望修改《拍卖法》的人,有修改的可能吗?

颜明:在国内我是第一个提出的,那是2010年在第二届中国艺术品收藏与鉴赏高峰论坛上,我发言说目前《拍卖法》规定拍卖不保真就是在保护卖假画,所以建议《拍卖法》应该修改。修改拍卖法的可能性我认为极小,因为牵涉到拍卖行及各方的重大利益。

《拍卖法》的不保真免责条款其实是站在拍卖行的角度,没有站在买家角度,买家是弱势的。我知道提出这个会得罪人,但如果拍卖公司不保真,那就是在纵容作伪,我主要指那些新仿的伪作,利用拍卖平台出货,既能免责又可洗白。对这些恶意的造假行为我深恶痛绝。有些拍卖行老总言必谈情怀、谈社会担当、谈中华文艺复兴,其实根本目的就是要挣钱,如果真有情怀,就要先从杜绝新仿伪作上拍做起。

颜明在法国吉美国立博物馆库房观赏来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千年国宝

CANS艺术新闻:有学者认为中国书画的真伪存在「模糊论」,您觉得呢?

颜明:提出这种说法的是一位美术史论专家,这个观点显然是有问题的。对于早期的作品,比如唐五代宋代,真迹屈指可数,特别是唐画,我们今天认为是真迹的也就那么几件,就是因为参考作品太少了,不少都有争议,造成我们认识会「模糊」,但通过各个方面去考察,基本还是能说清楚它是唐代的,还是宋代的摹本。而元明清基本上是不能有模糊的,可比对的作品多,只要功夫深,今天搞不清,明天就明白了。这也是美术史研究者的学术基础和责任担当。

美国王少方府上观赏王方宇藏画

CANS艺术新闻:您怎么看我们编辑的「宋元书画历年成交TOP50专辑」?

颜明:这是给我出了个难题,让我很难回答。实话说,不少还是有问题的。那些真迹精品还是被刘益谦、马云、林百里等大藏家收入囊中,这是值得高兴的。我知道收藏家们都有「宋元梦」,都希望自己买到宋元真迹,买到「国宝」,但稀缺性是古代书画的特点,好东西非常有限。而书画的真伪之争永远不会落幕,在古代、民国时发生的那些戏剧性真伪争论的故事,现在照样重演,循环往复,如果能了解这些历史和世事,当下就能明见洞察,有先见之明,这也是乐趣所在。

《CANS艺术新闻》12月号中,所收录的「宋元书画历年成交TOP50专辑」

CANS艺术新闻:现在许多书画因为有出版和著录,价格很高,请问怎么甄别出版物呢?

颜明:我之前讲过,鉴定书画应该看作品本身,东西是真的话,出版和著录能锦上添花,东西是假的话,出版著录再多也没用。总体来说,1990年之前近现代书画的出版物还是有权威性的。比如傅抱石、张大千、齐白石等,如果查到他们在世时就出的出版物,如果东西是精品的话,价格会很高、甚至出现天价。但90年代初以后,出版社也开始走市场化了,出的画册、画集里就慢慢混入了伪作,比如1996年出版的《齐白石全集》就混入了伪作,越到后面门槛就越低,含金量越低,出版物的权威性就大打折扣了。

古代的著录,比如最有名的《石渠宝笈》,清宫也收前朝的假东西,所以《石渠宝笈》著录的伪作也不少,需要仔细甄别。但这几年来,其中著录的清代词臣、宫廷画家的作品会屡创新高,那就是因为当时的、本朝的东西,不可能有假的。还有民国或者日本出版的一些出版物,也是真伪杂糅的。

颜明于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库房观赏康里巎巎〈柳宗元梓人传〉

CANS艺术新闻:您觉得现今实力比较雄厚的古书画收藏家有哪些?

颜明:最厉害华人古书画收藏家,比如台湾的林百里先生,我曾经到他的「广雅轩」去欣赏他收藏的部分藏品,我特意提出想看几件名作,其中包括董其昌的〈婉娈草堂图〉,当时临时拿出来,挂上一看,很震撼。这是董其昌画给好友陈继儒的,后来入藏清代内府,乾隆皇帝非常喜爱,题跋了十几次,堪称一件名迹。

此外,还有美国的邓世勋、林秀槐、杨致远、冯英强、王朴仁等,香港有许荣茂,大陆有刘益谦、赵涛、费健民、牟远东、项志峰、王剑峰等人,这些年也出现了一些极具实力新买家像马云、杨浩然等这样的互联网大鳄,他们涉猎广泛,而且很具人文情怀。

2017年颜明和林百里合影于台北

CANS艺术新闻:您认为作为一个收藏家的责任是什么?

颜明: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西方文化严重渗透的时代,收藏家不仅要关注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财富积累,更应该从一个更大的范围来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扩大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这也是一个收藏家应尽的历史责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借用「澄怀高远」寓意来为自己的斋号取名为「澄远楼」。

颜明台北李敖府上鉴赏藏画

CANS艺术新闻:您对现在的收藏者有什么建议或忠告吗?

颜明: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书画鉴定,都需要悟性。具体而言,是对作品艺术水平的好坏、线条笔墨的高下有准确的判断,回归艺术审美。有的人看了一辈子画,还是看不懂,是因为没有悟性、好坏不分。还有就是一开始路子要走正,多看大博物馆里的历代主流名家真迹,多学习,对于个人眼界的提高很有帮助。如果开始学的时候就看伪作,那就误入歧途了。

当下的大部分收藏家都属于投资或消费型收藏,作为一名真正的收藏家,应该具备人文情怀,传承传统文化艺术,回归文人收藏传统。艺术品捡漏的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提供的,艺术品收藏带来的乐趣不能用经济回报计算。捡漏的关键是眼光和对藏品的了解,艺术精品无论在什么时候,价格都是坚挺的。

收藏古书画,还是要提高自己的审美和鉴赏水平,具备一定的目鉴能力,不能完全依靠出版著录,或者盲目听信他人的意见,否则就会误入歧途,造成经济损失。其实收藏其他种类艺术品也是同样的道理,先培养好自己的鉴赏力才是关键的。

左起:邓仕勋、黄青新、林秀槐、颜明、张洪

CANS艺术新闻:您近期有什么难忘的收藏品吗?

颜明:比如2016年有一件十余米长的董其昌〈书画合璧卷〉在香港佳士得300万港币上拍,我看东西挺好的,于是电话委托,当时是和虞松波先生对举,但因为没看到原作,我不敢坚持到底,所以落锤的前一口就放弃了,最后落槌价1200万港币被虞先生买走了。事后我才知道送拍人是一位好朋友,他是十几万从日本小拍买的。

今年这件东西在保利上拍,我见到了原作,开门见山,就参拍了,但举到2450万力不从心就放弃了,最后3800落锤,被台湾林百里收入囊中。这件东西有部分业内人士不看好,但参考董其昌同时期故宫的《岳阳楼记》、上博的〈天马赋〉、吉林的〈昼锦堂书画合璧卷〉、日本大阪的〈盘谷序书画合璧卷〉这几件东西来看,应该是一件很好的精品,目前这个价格还是没有到位,相信随着大家认识的逐步提高,它的价值空间还是很大的。所谓画随有缘人,他跟我没有缘分,那我只能释然。

今年在保利上拍的董其昌〈书画合璧卷〉

今年在保利上拍的董其昌〈书画合璧卷〉,一气呵成、畅快劲健、功力深厚,是董氏55岁左右融汇米芾行书笔意的精品。

CANS艺术新闻:最后,您有什么话想对圈子里的朋友说?

颜明:看到那么多同行的起起伏伏,我想,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能细水长流、平安地坚持走完全程最重要,一时的成功得意或者挫折失意都是烟云,我们不能以一时成败论英雄。老子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过分的追逐名利,就会付出巨大的牺牲和损耗,会承受沉重的负担。而收藏也应该量力而行,随遇而安,主要目地是给自己带来精神的愉悦和思想的充实,不能过分强求。正像苏东坡讲的:「君子可寓意于物,但不可留意于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