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网taowang.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6|回复: 0

明代时大彬紫砂壶的鉴定

[复制链接]

122

主题

175

帖子

88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80
发表于 2023-6-27 09: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闽南地区民间喜爱以紫砂壶泡工夫茶,至死还把茶壶茶具带入墓中,成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因此这里也成为中国出土紫砂壶最多的地区。1987年7月,对明万历年间官至户、工二部侍郎的卢维祯墓的发掘,就是一个重要例子。

1987年7月初,七个盗墓者趁夜潜到漳浦县盘陀镇汤坑村庙埔自然村村前的犀丘山南坡上,对明万历间户、工二部侍郎卢维祯墓进行盗掘。

七个盗墓者每天太阳一下山,就潜到这里,连续用钢钎挖了数天,见进度太慢,遂改用炸药炸。其实一开始庙埔村的村民就已得知,也夜夜埋伏在附近观察动静,了解进度。

到了第七天,埋伏的人从盗墓者的对话中得知,已经炸开了一个小洞了,马上回村召集村民,打着手电,围到现场,驱走盗墓者,村里的领导也来了,见二个墓室均已经炸开一个小口,就组织继续清理,先把左边的女墓室清理出一个可以进入的小孔,指定几名年青人,均裸身,只穿三角裤,一碗酒喝入肚,轮流钻到墓室里扒。

进入后,抓到随葬品就爬出来,当场检查全身,以防夹带。结果清点后,也无非是一堆抓烂了的银挂件。几根金花银簪,一条银带板。大家商议着准备卖了把这笔钱用来盖学校。但此时派出所已经得知此事了,收缴了这批随葬品,并报告县政府。

7月8日,县委县政府马上组织文化、公安部门立即赶到现场。见墓葬为三合土结构,分二层,外层为糯米浆三合土夹青花瓷片层,厚120厘米,内层为糯米浆三合土,厚80厘米,男女墓室间隔100厘米,从盗洞口可以清楚地看到棺木的情况。

女墓室里的随葬品已被盗取,里头塞满了纺织物,惨不忍睹,男棺虽未被盗取,但棺木也已有所损伤。鉴于已无法保存,文化部门在用电话报告省文化厅文物处后,自行采取抢救性发掘。考虑到棺木已经有受损坏,如按常规作业,时间太长,棺木以及随葬品就会继续风化,破坏。为此,多方考虑采用炸药,而当时也没有人干过清理古墓的活,没有经验,全都是凭感觉。

在热日下,先后炸了十几发黄色炸药,将三合土一层层地剥离,直至太阳下山之时,才把棺木拉出墓室。墓室四面砌砖,券顶,下铺方地砖,长260,宽80,高100厘米,男右女左,男棺为楠木质,长205厘米,宽55-60厘米,高71厘米,棺外施红漆,棺正南面竖写“福,禄,寿”三个篆体金字,棺底铺一层2厘米厚的石质,上复木板,女棺已被破坏,形制不详。

在清理中,在封土与墓碑之间前出土了一盒墓志,包括了花岗石的志石,志盖三片。志文1588字,刻字均描以朱砂。志文由万历间兵部尚书戴曜撰,记载了卢维祯的生平。

摸黑将棺木扛下山,到八九点才运回县城。存放于旧县衙内,考虑到启棺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包括可能出现干尸等,做了一天的紧张准备,第三天才在严格的保护下,进行启棺清理。清理工作以王文径为主,厦门大学考古专业的一名教授和六名实习生也来到现场。

启棺后,履盖着尸布的尸体形状依然,但揭开丝织品后,发现已完全腐朽,由于入葬时灌过水银的缘故,骨骸呈现黑色。依次从棺室中清理出菱形珠六仔十三档木算盘,錾花银耳挖筒,银镂花带板,昭明连弧镜,木戥秤。”卢维祯印”、青玉笔架,青玉印盒,抄手对砚,卵形漆木棰,木漆奁,还有从墓室中出土的青花狮子弄绣球小口瓷罐等。

当然最重要的是从墓主头部左侧取出的用蓝布包着的“时大彬制”款复鼎足式紫砂圆壶。


卢维祯墓藏出土文物


“时大彬制”款复鼎足式紫砂圆壶


戴曜所撰的墓志

据墓中所出明两广总督兵部尚书戴曜所撰的墓志,墓主卢维祯生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43年)隆庆二年(1568年)二十五岁进士,授太常博士,“已丑(1589年)进太仆寺改光禄寺卿”,“寻会推大理卿”,已补户部左侍郎代督仓场,厘奸别酌济虚,所派拨京通二仓运转使,三会忌者有所吹求”。“公引咎乞归”。

墓志上还说他“方期大用,而赋归田”,“未展其才,而年未竞志也”。由此推算,卢氏归隐,似应不迟于五十岁,亦则万历二十年前后退休回乡,墓志上又说他归隐后,“长安贵人绝不相闻”可以知道卢维祯弃官后,未再北上,惟与原南京工部尚书朱天球等结社于梁山,因此,卢氏的紫砂壶不是为官期间所得,就是归休途中经江浙一带得到的,壶在出土时盖沿已有轻度磨损,也证明墓主生前曾长期使用过。推测卢维祯于万历二十年前购得此壶时,时大彬尚在世,极可能正是时氏创作的高峰时期。

卢维祯死于万历三十八年,为1610年,所以,漳浦出土的这件“时大彬制”款复鼎足盖圆壶的入葬年代最早,是迄今发现的具有作者刻款和明确纪年的第三件明代著名工匠的作品,而且入葬年代最早,又是由文化部门抢救性发掘清理出来的,资料丰富,墓主官至户、工二部侍郎,身份最高,尤为可信。

复鼎足式
圆壶


壶以红棕泥为胎,调砂稍细,满布天然的云母亮点,通体栗色带黄调。烧结程度适中,已使用匣钵,胎体基本纯净,除泥料偶见小黑点熔砂外,未见烧成时的飞釉射火。

器盖盎起呈圆弧形,上倒立三个扁鼎足,呈半个如意云式,线面甚工,这是此壶形制上的最大特色,显然是借鉴自青铜器的鼎足概念。


口盖严密,壶盖可以倒过来兼作茶杯用,盖面虽不深,但加上盖墙,倒也容量适中。不设壶钮,以鼎足替代;既作杯用,故不设气孔,茶壶无孔出水难流畅,但大彬此壶旨在自斟自酌,既已取盖作杯,何劳气孔?妙哉!




盖顶弧而略平,四周弧收,上倒一鼎形足,足方扁,外呈弧直外撇,内呈两个连弧。

器底刻“时大彬制”四个楷书款识,单行竖排,为单刀阴刻,此大彬壶中装满了武夷炒青绿茶,由此可知墓主生前有饮茶习惯。


壶流的中线有一条棱线,从流孔可看到流嘴根部内亦有一条折线,可知整个流嘴应是左右合模而成。这条模线工整严谨,含蓄流畅,化缺点为特点,让壶嘴更显精神,展现大彬优异的工艺审美观。




从造型上看,该壶体态丰盈,造型规则,其中腹径与通高,底径与口径均相等,而在一个倒置的鼎足,则使静止的,稍嫌呆板的壶身,显出了生动,露出了灵气,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