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网taowang.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7|回复: 1

放大50倍细节看《千里江山图》

[复制链接]

145

主题

208

帖子

125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56
发表于 2025-4-5 23: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把《千里江山图》放大50倍会发生什么?
我们的专家就对这幅传世的名画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他们试着用高科技放大了这幅画,结果有了惊人的发现!这幅画之所以能够保存的那么的久远,甚至连破损程度都是比较轻微的,就是因为它曾经在古代的时候经历了多次的修补。而当我们放大后看到的就是这些修补的位置是通条的。


而且专家还指出这幅画所用的绢十分的高级,具体有多好还要继续的研究。不过可以证明它用的是双丝绢,是从五代就开始的一种绢,难道这幅画其实不是宋代的而是五代时期的?其实并不是的,一幅画的判断依据并不能够光凭绢纸来判断,毕竟现代很多画家还在用皇宫的一些绢纸,因此却是质量非常的好!



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事情就是,我们看到的画中的绿色竟然是绿色的印泥而不是颜料,这一点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红色的颜料附着在绿色的印泥上,再在上面染上青绿色,就这样的一个上好的绢纸就出现了,这也不难明白为什么这幅画出来的效果那么好了,绢纸也提供了一定的帮助的!


而专家继续检查与这幅画同类的作品,它们的用绢和材质是怎样的?结果却发现了绘画中的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其实是发现了宋徽宗的一个秘密!传说中宋徽宗的代笔有这么两位,一个叫做刘益,一个叫做富燮。这两位本该扬名立万的,结果最后都消失在了漫漫的长河中了!


而传说中是属于宋徽宗的名画《雪江归棹》其实是代笔所画,但是具体是哪一个并不是很清楚。不过它所用的这个绢质量是非常的好的,如果说《千里江山图》排第二的话,那这幅《雪江归棹》就排第一位,可见绢的精美程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208

帖子

125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56
 楼主| 发表于 2025-4-5 23: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洗绢和做底色都是苏州片作伪画实践出的技法,再古无法寻觅踪迹。比如洗绢,明代吴继的《墨娥小录》中记载:“洗绢轴误字,如轴上误写别字欲洗去者,以乱发及肥皂用米汤舔十分洁净。团作一块即蘸净米汤于绢上误处,逐旋揩洗,其墨自渐去矣。或未曾装色者,则不用此法,止以舌尖频舔亦自去矣。又法:用石菖蒲捣碎盖误处,少顷拂去亦佳。”而做底色,明代高濂《燕闲清赏笺》中提及:“收藏画片,须看绢素质地,完整不破、清白如新、照无贴衬者为上品……假造佛像画片,以绢捣熟、以香烟沥、并灶烟屋梁挂尘、煎汁染绢,其色虽旧或黄或淡可愚弄隶家”,及“孰知古绢一种传玩旧色,嗅之异香可掬,岂人伪可到?古绢碎裂俨状鱼口,横联数丝,再无直裂;今之伪者不横即直,乃以刀刮指甲划开丝缕,坚韧不断,触目即辨。”这些作假手法都可愚弄不通门道者。由此可知古绢因自然传世把玩而呈现出旧色非伪作可得。又《绘事指蒙》“第八十五条”提及:“擦古绢法:收多年旧神像裱褙纸,用汤浸下黑黄水,染绢极妙,既无臭气也,闻之香矣。又用蚕沙煎汤染亦妙,又多年旧草屋上烟尘草浸煎汤,又香炉盖内刮下烟薰片子,寺内烧末香尤佳,又烟突内灰……旧绢上作古画用烟墨则无光似古画。人发烧烟熏之以无光。”两则文献均说明了一些做旧底色的方法,因此可知在明代作伪是有固定程序和多种手法,以解决仿制中的各种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